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王征兵博客

拥有一世的良知 探索一生的真理

 
 
 

日志

 
 
关于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江学者评审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研究》顾问。美国《现代管理》、《世界经济探索》编委、审稿专家。中央电视台特约嘉宾。陕西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曾出访新西兰、韩国、新加坡、荷兰、奥地利、越南、蒙古、台湾。提出了“精细密集农业”、“不在意资金”等新观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SCI、CSSCI收录64篇,作报告1000余场,在中央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做节目400多次。

王征兵:中国农业的出路---精细密集农业【硕士毕业论文】【一】  

2012-11-06 09:23:58|  分类: 精细密集农业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西 北 农 业 大 学

                                            1991届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

 

 

                    中国农业的出路——精细密集农业

 

 

 

 

 

                                                         学科、专业:    农业经济及管理   

                                                             研究方向: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研究生姓名:     王  征  兵      

                                                              导      师:     魏正果  教  授   

                                                             完成日期:    一九九一年六月   

 

 

 




               中国农业的出路—精细密集农业(摘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是,我国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我国耕地每年以5‰的速度减少,而人口每年却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人均耕地将越来越少,怎样解决人口增加的吃饭问题。

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何在。

    一些地方推广科学种田十分困难,如何使科学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我国财力有限,在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农业如何增产。

    据此,对策便是实行精细密集经营,或者说实行精细密集农业。

    精细密集农业是指着眼于利用土地和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并凭借较多的劳动力和技术,适当依赖资金支持,对农业进行精细的操作和密集性经营,达到充分有效利用空间和时间,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精细,是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充足的特点,对农业实行精细的照料和操作,对农产品进行精细的加工,以多投入劳动来谋求农田单产的提高和农产品的优质化。

    密集,是针对我国土地少的国情,对单位面积上的农作物实行劳动力、技术、资金的投入密集,特别是劳动力和技术的投入密集,使农业的时空经营内容密集。劳动力、技术、资金的密集是谋求高产出,如吨粮田。在目前,要特别强调劳动力和技术的密集,依靠多投劳动和技术求得单产的提高。技术的密集着重强调推广各种高效益的技术。如黑龙江讷河县通过改进种植方式。小麦提高经济效益43.9%,大豆提高经济效益50.6% ,水稻提高经济效益近3倍,甜菜提高经济效益24.8%,瓜菜提高经济效益3.3倍。

    精细密集农业的提出和研究属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范围。我们熟知的农业经营方式有粗放经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生态农业。精细密集农业与精耕细作的区别在于精细密集农业比精耕细作投入更多的科学技术,资源和时空将因此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与集约经营的区别在于精细密集农业投入较多的活劳动和生物技术,而集约经营着重于投入较多的物化劳动和机械技术,其要害正好是为了节约活劳动而不是投入更多的活劳动。

    精细密集农业的特点是空间的伸发性、时间的紧续性、劳动、技术的密集性、生产的综合性以及高产出性。

    精细密集农业目前主要的表现形式或习惯说法是立体农业、吨粮田和庭院农业。

    在精细密集农业中,我们主要用年总单产、年分单产、年总产值、周期年均总产值,来衡量经营状况的优劣。

    精细密集农业是报据我国人多地少的特点提出的,可借此将我国人口劣势变为优势,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土地上找到出路。一些地方还可利用下基层的大学生传播和推广科学技术,以促进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精细密集农业将必然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

    从生物学看,我们可以从光合作用规律及物质循环利用规律、媒介体协调规律、共栖互惠规律、种内协作效应、空间定位规律、补偿效应中看到生物界增产的巨大潜力。自然再生产的潜力正好是经济再生产的潜力。精细密集农业的希望也正在于此。

    从经济学看,劳动无成本原理和绝对投入原理提供了精细密集农业能够兴起和发展的可行性。异量投入产出原理告诉我们,由于人们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所总结和掌握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没有穷尽的,充分合理地利用物质财富和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财富的能力是不断提高的,因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做到或可能争取做到用微量或相对微量的投入取得巨量或相对巨量的产出。异量投入产出理论为精细密集农业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出了发展方向。

    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剩余劳动力的长久压力和资金不足的长期困扰,使我们看到了利用科学技术和选择了农业精细密集经营。这既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精细密集农业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但精细密集农业的启动仍然会遇到阻力。新的经营方式可能首先遇到农民的惯性阻力,因缺乏经验而措施不妥会形成效益阻力;现在的科技推广体系将会因尚难适应而出现推广阻力,进而形成新经营方式的发展阻力。

    我们的积极对策是通过宣传和典型示范以克服惯性阻力;通过对农业的优惠政策和科技普及以克服效益阻力;改变科技推广体系的内部机制,以克服推广阻力,调动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精细密集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由因地制宜、多种试办中开始。注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发展。

精细密集农业只是目前和今后一段相当时期的中国农业经营方式,并将获得应有的历史评价,但不可能是永远不变的。展望农业发展的未来,中国的精细密集农业与发达国家的集约经营殊途同归,可能迟早都要迈向生态经营或生态农业。中国农村的劳动力迟早也必然要大部分非农化。

 

关键词:精细密集农业,精细密集经营,经营方式,土地生产力。

                                     目     录

序  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内研究动态

2.国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范围和内容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第—部分  精细密集农业的基本性质

1.1  精细密集农业的理论界说

1.2  精细密集农业与其它农业经营方式的区别

1.2.1  精细密集农业与粗放经营的区别

1.2.2  精细密集农业与精耕细作的区别

1.2.3  精细密集农业与集约经营的区别

1.2.4  精细密集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区别

1.3  精细密集农业的特点

1.3.1  空间伸发性

1.3.2  时间紧续性

1.3.3  劳动密集性

1.3.4  技术密集性

1.3.5  综合性

1.3.6  高产出性

1.4  精细密集农业的主要表现形式

1.4.1  立体农业

1.4.2  吨粮田

1.4.3  庭院农业

1.5  精细密集农业的指标体系

1.5.1  年总单产与年分单产

1.5.2  年总产值与周期年均总产值

第二部分  精细密集农业可成为我国农业出路的剖析

2.1  精细密集农业能够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生物学依据

2.1.1  光合作用规律

2.1.2  循环利用规律

2.1.3  媒介体协调规律

2.1.4  共栖互惠规律

2.1.5  种内协作效应

2.1.6  空间定位规律

2.1.7  补偿效应

2.2 发展精细密集农业的经济学依据

2.2.1  异量投入产出原理

2.2.2  绝对收入原理

2.2.3  劳动无成本原理

2.3  精细密集农业与我国的现实

2.3.1  剩余劳动力——长久的压力

2.3.2  资金不足——长期的困扰

2.3.3  科学技术——急待开发的潜力

2.4  精细密集农业的经济效益

第三部分  精细密集农业的启动和困难

3.1  精细密集农业启动的困难

3.1.1  惯性阻力

3.1.2  效益阻力

3.1.3  科技推广阻力

3.2  精细密集农业的启动

3.2.1  能调动积极性的经营形式

3.2.2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3.2.3  积极搞好科技推广工作

3.2.4  科技推广的投资和机制

3.2.5  因地制宜,启动形式多样化

第四部分  精细密集农业的现实与前景

4.1  精细密集农业的现实

4.1.1  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到人尽其才

4.1.2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物尽其用

4.1.3  创造更多的农畜产品

4.1.4  强化科技应用,扩大科技需求

4.1.5  节约资金,改善投资结构

4.1.6  以丰裕的农产品来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4.2  精细密集农业的前景

4.3 精细密集农业的历史评价

参考文献. 

                                                                            序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我国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部分农民已开始走上富裕的道路。同时,中国农业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也十分严峻:

1、我国的耕地每年以千分之五的速度或者说是以800万亩的数量在减少,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青海省或两年减少一个福建省的耕地,而减少的多是城郊村旁的优质耕地。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却以每年1000万的数量在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那么,不但无法改善人民的食物结构,而且终将无法摆脱饥俄的威胁。

    2、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曾通过农转非、多种经营、乡镇企业、进城做工等数种形式,向工商和服务行业涌动和转移。然而城市和乡镇企业接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在我国的1989年初,百万农民流向广州,相继还有一些农民流向其它城市,此时才给普遍的乐观增加了一些困扰,才感到了“盲流”的强大压力。我们没有预料到会在此时此地出现“盲流”,更来不及仔细考虑应将这股“盲流”引向何处,只是急于用“铁扫帚”将他们扫出城市。而这百万“盲流”远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冰山的大部分尚在水下,我们只看到了一个时隐时现的山尖。我们的神经该做出反应了。

    3.科学技术的推广十分艰难。如西北农业大学研制的玉米浸种剂,每袋零售价虽只有0.3元而能使一亩玉米的产量平均提高51公斤,投入产出比约为1:100。诸如此类的科学技术很多,遗憾的是推广应用的却很少。如何才能使科学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迅速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至今没有获得根本性的解决。

    4、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的财力仍然要着重于工业建设而对农业不可能有太多的投资。农户本身由于很不富裕,也不可能有校多的资金。在投资有限甚至不足的情况下,农业还有无生机,值得探讨。

    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基本国情加上诸种困惑,于是,许许多多的人悲观失望了,言论中充满了惊呼和悲叹,也有人是乐观的,认为中国农业这辆泥泞中的“牛车”。终究会变成坦途上的“轻骑”,但转变的机遇在哪里,却不得而知。过分悲观的国情分析和盲目乐观都是不足取的。关键在于为中国农业寻求恰当的经营方式,或者说,由经营方式上看,中国农业的出路何在。本文的回答是:实行精细密集经营,或者说,发展精细密集农业。

    精细密集经营或精细密集农业,就是更加充分地利用土地和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社会资源,对农业进行精细化的操作和密集性的经营,有效地利用空间和时间,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精细密集”是根据我们人多地少的国情提出的。可以将我国人口劣势变为优势,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土地上找到出路,并且利用下基层的大学生作为科技传播和推广的中坚力量,促进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依靠劳力和技术的投入,求得单位面积的高产及产品的优质化。

    我们由吨粮田的涌现、立体农业的兴起、庭院农业的发展中受到了启迪,并从中看到了精细密集农业希望的曙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1、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不少专家学者都感到我国农业的出路在于寻找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但学术界对这种经营方式尚未有统一的定名。更多的专家学者只是从不同的侧面对此有一定的预感,他们还未能将这种预感上升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因而全面系统的研究尚未见到。目前,对此研究较有影响的是两种观点:

一是“精久农业”论。所谓“精久农业”,是指以高产、增值、持久为特征,既精致地利用土地、资金、劳动、技术,又持久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农业后劲的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它集中表现为吨粮田成片涌现,立体农业兴起,庭院农业发展和高效益多功能农田的形成。

二是“精细化农业”论。由靳汉生、刘天福主编的《精细化农业初蕾》一书,集中反映了这种观点。但是,由于此书是1988年在安徽省召开的全国精细化农业技术与经济信息市场交流会的会议资料汇编,而非一本系统研究精细化农业的书。虽然与会者基本上都同意“精细化农业”这个提法,但对“精细化农业”的理解还有一些差异。有人认为,精细化农业就是以国内外市场需要为导向,生产有竞争能力的高技术、高档次、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率、高收益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现代化的多功能农业产业经营体系。精细化农业,是以高品质商品为龙头和标志的农业,它具有导向性的信息、高技术的生产,现代化的设施。高水平的产量、高信誉的质量、高档次的等级、奇稀珍的品种、名优特的产品、深精细的加工、高效率的经营、体系化的服务、良循环的生态、高效益的实绩、高收入的实惠等特点。

有人认为,精细化农业是指科技密集、产品优良、有市场潜力又能维护生态环境的农林渔牧发展到高层次的事业。亦可称之为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或科技密集的农业。

也有人认为,精细化农业的实质是农业的升级、改型、转轨和致富,即由生产常规传统的低值的初级产品,提高到经营高级适销的高值的最终产品;由劳动粗放型改为劳动技术密集型;由自给性的生产型转为外向性的经营型;由抽血型的贫穷落后的困境,走上造血富裕的道路。

“精久农业论”和“精细化农业论”,虽然在名称和解释上有一定差别,但若仔细将二者的含义比较一下,就很难找出它们的区别了。它们彼此都可以在对方的内涵中找到自己的内涵,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罢了。我们之所以没有沿用这两种概念中的一种,而提出“精细密集农业”这个新的概念,是因为①“精久农业”和“精细化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的视念,使人们不易从名称上很快了解其内涵,而且易被误解为精耕细作;②它们没有强调时空的密集。即没有强调农业应充分利用时间和向空间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方式,概括尚不够全面。因而有必要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精细密集农业论”,以便更为准确而全面地反映目前即将兴起的农业经营方式。当然,这并不是说“精细密集农业”论就完美无缺了。如果本文的论述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迈进一步,就非常欣慰了。

另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我国农业的出路在于实行“精细密集”经营,但他们从不同的侧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如农业考古专家、研究员陈文华认为“当今农业发展的突破点不应是农具而是栽培技术的科学化”。邬沧萍在《群言》1990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认为可以将我国的人口劣势通过在农业上的合理利用变为人口优势。

我国的党政领导机关对此也早有觉察。中共中央早在1982年的一号文件中就提出“我国人多地少,调整期间,农业建设投资有限,要力争做到以最少投资获得最大收益”。强调“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布局”。在1983年的一号文件中,提出“建立与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体系和培养农村建设人才的教育体系”,在农民中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1984年的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工作的重点是提高生产力水平”。1985年的一号文件中,中央提出“鼓励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以期用科技振兴农业。1986年的一号文件中,中央再次强调“必须努力提高土地生产力”。这些指示精神使本文的立题获得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2.国外研究动态

因为国外的经济条件与我国不同,因而在农业上的一些做法有明显差异。尽管如此,关于“精细密集农业”仍可在某些方面略窥一斑。

(1)国外的设施农业。所谓设施农业,是在有限的面积上,通过建立设施,用最可靠的做法,尽量控制生长环境,让作物产量最高化,周期周转最快化,品质按市场需求来组织农业生产。

(2)国外农业有向园艺精致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3)早在70年代有关国际著作中就可见到间作套种的论述。间作套种在英文中称为“Intercropping”,意指“作物之间的相互种植”,解释为:“在同一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度上实行种植集约化,作物生长的全部或部分时间内有作物之间的竞争,农民们在同一块地上同一时间内要管理一种以上的作物”。包括四种方式:

混作(Mixed Intercropping):同时种植两种作物,没有明显的行排列。

行间作(Row Intercropping):同时种植两种作物或多种作物,一种或多种作物以行排列种植。

带间作(Strip Intercropping):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但以不同的带排列种植,带的宽度要允许独立耕作,窄到作物之间有农艺影响。

套种(Relay Intercropping):部分时间内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第二个作物种在第一个作物生长的再生产阶段,但还未收获。

日本也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而日本很重视土地生产力的提高。设有“全日本水稻最高产量奖”,而且评奖程序特别严格,但由于它是发达国家,所以在农业上的投入以及机械化方面远高于我国。

英国很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各地都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训练中心,力求用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西德在农业上提倡机械技术现代化和生物技术现代化同时并举。

美国和意大利的农业主要走机械化的道路。这不仅因为他们人少地多,而且国家财力雄厚。但他们也很重视生物技术和其它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谋求单产的提高。

匈牙利在农业上主要通过机械化、农作物和畜禽良种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另外,也很重视农业技术人才的培训。

法国在农业上强调“更好使用人才资源”。

至于无土栽培,农业工厂化及化工合成食物等均因现实意义不大而从略。

尽管各国由于各自的条件不同,在具体做法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合理利用资源和积极推广科学技术这两方面是相同的。这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机械化方面我们无法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和技术,实行精细密集经营,这样就完全有可能赶超他们。从这一点来说,在迈向未来的征途中,发展中的中国与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


三、研究范围和内容

本文属于农业经营方式的研究。我们已经熟知的农业经营方式大体上有粗放经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生态农业。本文所论述的精细密集农业是这四种经营方式无法概括的。研究农业经营方式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对本文来说则着眼于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经济学研究。这自然要涉及农业劳动力及经济效益等经济学范畴的分析。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1、基本思路

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分析基本国情入手,阐述我国农业实行精细密集经营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精细密集农业的概念界定的前提下,分析它的特点、表观形式、指标体系以及与其它农业经营方式的区别,然后对精细密集经营能够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进行剖析。其次,是论述精细密集农业启动的困难与对策。最后是对精细密集农业前景的估计。


    2、研究方法

(1)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和观察,取得第—手资料,然后结合国家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概括。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虚心向有关各界人士请教学习,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对精细密集农业进行理论阐述的同时,运用实例进行佐证和说明,以便于理解。

(3)本文在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以求论述的准确性。

(4)本文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精细密集农业是从现实中许多具体的农业经营方式中概括出来的,但它作为一种理论,反过来又指导这些具体的经营方式。

  
                                               第—部分  精细密集农业的基本性质
1.1  精细密集农业的理论界说

    精细密集农业,是指为了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而相应地充分投入劳动力、技术及资金,对农业进行精细化的操作和密集性的经营,有效地利用空间和时间,以达到获得高产优质农产品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精细,是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能充分投入的特点,对农业实行精细的照料和操作,对农产品进行精细的加工,以多投入劳动来谋求单产的提高和农产品的优质化。

    密集,是针对我国地少的特点,对单位面积上的农作物实行劳力、技术、资金的密集和时空的密集。动力、技术、资金的密集是谋求高投入高产出,如吨粮田。在目前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强调的是劳力和技术的密集,依靠多投入劳力和技术求得单产的提高。技术的密集我们着重强调推广各种高效益技术。如黑龙江省讷河县通过改进种植方式,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小麦种植由一次播种改为交叉或错行重播,提高经济效益43.9%;(2)大豆种植由“羊拉稀”改为30公分平播,提高经济效益50.6%;(3)水稻种植由“漫撒籽”改为早育稀植,提高经济效益近3倍;(4)甜菜种植由直播改为纸筒育苗移栽,提高经济效益24.8%;(5)瓜菜种植由露地栽培改为地膜覆盖,提高经济效益3.3倍(李章、董明、梁衍效,1990)。时空的密集,指的是向空间的伸发和时间的紧续。向空间的伸发,从竖的方面来说,指的是立体分层经营,从横的方面来说,指的是农业应向可以利用而未利用的滩淤、荒山、荒坡和家庭院落伸发。时间的紧续,就是充分利用时间,做好各种衔接以达到最大限度利用光合作用,提高生物产出量。虽然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是比较困难的,也不能将一年的365天延长,但我们可以在365天里,特别是为了利用有限的生长季节,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农作物的各项农事活动。可以在上一茬作物未收获时,种上下一茬作物,以免两茬作物之间出现浪费生长时间的现象。这在学术上叫“套种”。陕西省汉中市最近几年通过套种,将蔬菜由一年的三至四熟提高到五至六熟。时间紧续的实质就是提高复种指数。

    为了便于说明,对“精细”和“密集”分开来做了解释和阐述,但“精细密集农业”作为一种农业经营方式,精细和密集的含义是不宜分开理解的。事实上它们是融合在一起的。

    “精细密集农业”也不能简称为“精细农业”。“精细农业”很容易被人们误解为精耕细作,因为只强调了精致细微的照料、操作和加工,而没有将时空的密集概括进去。

    如果认为,“精细密集农业”概念中的“精细”无疑是指多投入活劳动,而“密集”中已包含了劳动密集的含义,所以“精细密集农业”可简称为“密集农业”。回答仍然是否定的,因为“密集农业”易被人们误解为集约经营,而集约经营已有公认的涵义,但无法概括这里提出的新经营方式的内容。

    我们提出“精细密集农业”这个新的经营方式,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试图解决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把劳动力的压力变为支持新经营方式的劳动力优势。在农业尚不能普遍实行机械化,而且没有充足的资金向农业投入的情况下,转而依靠多投入劳力和技术,进行精细照料和操作,是这种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之一。

    “精细密集农业”的提出属于农业经营方式的研究。要说明的是我们认为农业经营方式与农业经营形式有区别。在许多著作和文章中,这两个概念是混用的,而我们认为有必要把有关生产关系方面的具体表现定为经营形式,而把生产力方面的具体表现定为经营方式。使得农业经济研究的表述规范化。如双层经营形式,集约经营方式。

    农业经营方式的研究目的都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但不同经营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所强调的手段不同。精细密集农业的研究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但侧重点在于提高土地生产力。

我们熟知的经营方式有粗放经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生态农业。精细密集农业同这四种经营方式是不同的,必须单独列出。若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来排列,这五种经营方式的顺序为:粗放经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或精细密集农业,最后是生态农业。

    在历史上,人类曾拥有广博的土地,但人口并不多,完全可以依靠广种薄收来养活自己。那时,农业只是极其简单的操作和照料,土地生产力很低,这就是粗放经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多,依靠广种薄收已养活不了增多的人口。人们只得使用当时仅有的简陋工具,进行精细的操作和照料,以提高土地生产力,来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这就是精耕细作。在当时,无论效果如何,只能向这个方向去努力。

    由于工业的发展,农用地减少了,部分农业劳动力也转移了,而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同时,工业的发展,也为农业提供了先进的农机具以及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因而投向单位面积的资金、技术和物化劳动增加了,这就是集约经营。集约经营使人类在比从前少的土地上生产出比从前更多的农产品。集约经营替代精耕细作而成为人们在经营方式上的新追求。集约经营的实质在于以物化劳动替换出更多的活劳动而效益更好,农产品更丰富。集约经营的背景是高度工业化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集约经营使农业更紧密地为城市服务。集约经营使农业能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特别是城市人口,而且保证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集约经营虽然加速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集约经营的本身将自己引入了死胡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使产品中的物化劳动量大幅度上升,可能出现增产不增收。  (2)使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增加,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化肥使土壤的各种性能变坏,农药的使用更是利害不分,玉石俱损,使未来的天敌被消灭。天敌也是一种自然力,一种力消灭了另一种力。强大的新的自然力如果不加限制是很危险的,犹如渠外之水,炉外之火,造福将转化为灾难。(3)生产资料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亿万年形成的资源可能被人类在短期内享用殆尽。因此,人类再次把注意力转向农业内部,这就是生态农业。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依靠自然界的自然力从事农业生产。也许有朝一日人类的主要粮食来自工厂的化学合成,但生态环境在高层次上而非原始地复归于自然是一个规律。

     但诸如中国这样人多地少,非农行业不能为过剩的农业人口提供充足就业机会的发展中国家,在渡过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之后,工业无力为农业提供集约经营所需要的充足的机械设备和资金,非农行业又不能容纳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而剩余劳动力无法转变本身又阻碍着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因而,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形成了二难命题。这二难命题只有发达的工业才能打破,问题在于中国的工业并不发达。因而中国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的事实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农业中的过剩劳动力只有在农业内部寻求出路。但传统的精耕细作无法使产量有较大提高,实行集约经营没有条件,农业只有实行精细密集经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精细密集农业将逐步过渡到生态农业。

    待到中国的工业有了充分的发展,中国农业是否会走集约经营的道路?随着工业的发展,精细密集农业中也许会有一些集约经营的痕迹,正如集约经营中有时也会有精细密集农业的一些痕迹一样,但它的主流将是精细密集农业。由于集约经营和精细密集农业的归宿点都是生态农业,因而在愈接近生态农业的时候,集约经营的某些精华更会被精细密集农业吸收并在相互渗透中渐渐融合为新的经营方式——生态农业。


1.2  精细密集农业与其它农业经营方式的区别

    虽然粗放经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生态农业是我们熟知的农业基本经营方式,但由于对它们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给分析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便于研究分析,有必要给它们下一个统一的而且较为准确的定义。

    粗放经营:是一种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将—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分散地投放在较大面积的土地上,更多地依靠自然力来进行农业生产。主要强调扩大耕地面积,并借以增加农产品产量。

    精耕细作: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资料以及较多的活劳动和畜力。主要依靠活劳动和畜力的投入来增加生产,强调劳动力的数量。

    集约经营: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有人认为,集约经营中包含着较多的活劳动的投入,这就是所谓的“劳动集约”。我们认为集约经营不能包含这一层意思,按魏正果教授的说法,集约经营主要是物化劳动和技术的投入,“与精耕细作比较,恰恰是活劳动的节约,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强调农业依靠非农行业物质和技术的帮助,在少数人经营下依靠大量的资本投入获得较多的农产品和收入。所谓的‘劳动集约’是不能成立的,但正好传递来一个信息:集约经营与国情不符,要求人们突破因袭而创造出新的表述来以适应新形势。‘劳动集约’很可能就是想表达本文的观点而选词不当。”

    精细密集农业:就是对农业进行精细化的操作和密集性的经营,并通过向空间的伸发和时间的紧续,充实和扩大农业生产领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精细密集农业强调依靠活劳动和技术的投入,通过充分利用资源,谋求高产出。在历史背景上,有依靠工业化的高科技及部分工业设备,特别是宏观上的工业支持如电力、能源,但无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生态农业:人类在依赖现代工业的同时,更多地依赖观代科学。利用科学所揭示的生物界内部各种生物之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更多地依靠自然界本身的规律进行农业生产,从而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兼顾的目的。这只是一个前景预测,要看人类在多大程度上能解决自身发展所引出的负效应。本文只能从略表述。

    下面我们拟较为详尽地分析一下精细密集农业与其它四种农业基本经营方式的区别。


1.2.1  精细密集农业与粗放经营的区别

    精细密集农业在单位面积上投入较多的活劳动和较多的技术,还有一定量的物化劳动,而粗放经营则在单位面积上投入少量的活劳动和少量的物化劳动,技术的投入更少,而且精细密集农业中投入的物化劳动表现为较为先进的农机具和地膜等其它生产资料,而粗放经营中投入的物化劳动则表观为简陋的工具。精细密集农业是高产出的,而粗放经营是低产出的。


1.2.2  精细密集农业与精耕细作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投入较多的技术,而后者较少;前者是立体分层经营,后者是传统的平面经营。相同点就在于二者都投入大量的活劳动和一定量的物化劳动。但前者的活劳动是高素质的活劳动,脑力劳动的成份不断上升,而后者是低素质的活劳动。对脑力劳动的要求仅停于“经验”。所以前者是高产出的,而后者的产出并不太高。如果由发展来看,更是如此。二者操作的对象也有明显差别。精耕细作一般指在种植业范围内,而精细密集农业已将其范围扩展到农、林、牧、副、渔和农产品的优质化、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领域的开发和扩展。


1.2.3  精细密集农业与集约经营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投入大量活劳动,后者投入大量物化劳动。前者表现为人力操作,后者表现为机械化;前者投入大量的生物技术而后者则投入大量的机械技术。石油农业、能源农业,为当今集约经营之登峰造极,而立体农业、吨粮田、庭院农业则为当今精细密集农业之端倪。集约经营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而精细密集农业则很少引起环境恶化的现象。集约经营耗用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精细密集农业则因仍然使用人力而节约了资源。二者的相同点在于都具有较高的产出。


1.2.4  精细密集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投入大量的活劳动,而后者投入的活劳动较少。虽然二者都投入了大量的技术,但后者比前者投入的技术更多。前者注重运用人力和技术,而后者则着重运用自动起作用的自然力。如果说前者运用了大量的体力劳动,而后者则运用了大量的脑力劳动,前者的目的在于高产出,而后者更注重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简要地反映五种农业基本经营方式的区别,见表1。

表1  五种农业基本经营方式区别分析表

经营方式

单位面积投入

单位面积产出

条件

粗放经营

少量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使用简陋的工具,投入技术很少。

低产出

人少,地多,无工业。

精耕细作

大量活劳动,一定量物化劳动,使用简单农机具,投入技术较少。

中等产出

人多,地少,无工业。

集约经营

一定量活劳动,大量物化劳动,使用机械化,运用较多技术。

高产出

工业发达,且支援农业,农业劳动力能借以转移。

精细密集农业

大量活劳动,一定量物化劳动,使用一般农机具,运用大量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

高产出且优质

人多地少,劳动力无法转移,工业在一定程度上能支援农业。

生态农业

少量活劳动,少量物化劳动,大量生物技术。

良性生态环境

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1.3  精细密集农业的特点

    精细密集农业同其它经营方式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3.1  空间伸发性

    精细密集农业不像传统农业那样,只在平面上展开,而是向可利用的空间延伸,实行分层的立体经营。有人就直呼之为立体农业。同时,向可利用的荒山、荒坡、滩淤延伸,有的已延伸到人们的生活场所,所谓庭院农业。总之,精细密集农业要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角落和空间力争占有一席之地,以扩大自己的平面和立体领域。


1.3.2  时间紧续性

    精细密集农业要求充分利用生长期间。生长期间的空耗就是光、热、水、气、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浪费。因而,在作物与作物之间的衔接中,要根据作物自身的特性和要求,尽可能进行最紧密的衔接,有意识地挑选相互能紧密衔接的作物进行种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复种指数,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其前提条件是对土地的非掠夺性利用,达到新模式的用地和养地。


1.3.3  劳动密集性

    精细密集农业因为投入了大量的劳动力,而显示出劳动密集性的特点。精细密集农业投入的劳动力比精耕细作的劳动力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术。精细密集农业中的劳动力如果没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和技术,就没有能力在空间上错落有致地进行立体分层经营,也不可能在家庭院落这个弹丸之地上做出大文章。总之,精细密集农业的高技术性要求其操作者必须掌握和懂得这种技术。

    劳动密集性不仅表观在大量劳动力对农业的精细化照料和操作上,还表现在农户的优质化加工和深加工上。社会不仅要求农业生产出数量丰富的农产品,而且要求农产品质量高、品种多。精细密集农业正是为了满足社会的这一需要,将农村的部分剩余劳动力引导到农产品的优质化加工和深加工上来。

    由此可见,劳动密集性不是劳动的任意堆积,而是为劳动力找到了有益于社会的出路。


1.3.4  技术密集性

    这是精细密集农业区别于精耕细作的最为显著的标志。精细密集农业主要依靠大批有素的劳动者以技术运用来提高土地的产出量。比如,在对农业生产进行精细化的照料和操作时,不是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利用已有的科技知识进行科学经营,要使低产田变中产田,中产田变高产田,高产田变吨粮田;谋求农业生产在空间上的多层次立体经营,使一亩平面变为数亩平面;还要使家庭院落、滩淤、荒山、荒坡得到运用,使它们也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天地。这一切都靠科学技术的应用,单靠投入劳动力是不够的。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如果没有加工技术,农产品加工就无从谈起。总之,精细密集农业的每一个角落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运用。如果说精细密集农业能够创造出农业上的奇迹,那么创造奇迹的秘诀就是科学技术的运用。精细密集农业之所以比精耕细作更有生命力,就是因为精细密集农业比精耕细作投入了更多的科学技术。或者说投入了更多的脑力劳动而不是只靠耗体力。科学技术是精细密集农业的精髓。


1.3.5  综合性

    精细密集农业不只限于种植业,而是着眼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协调发展。所以精细密集农业指的是大农业,而不是小农业。也只有在大农业的范围内实行精细密集经营,才能充分利用动植间的相互益障规律和物质循环利用原理,实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里我们举一个在果园牧鸡的简单事例(见《富裕之道》201页)。

    “河南省河间县北马滩大队社员王瑞好,承包大队1400棵苹果和梨。1982年单一经营,几乎赔了本。1983年他在果园养鸡,种养结合,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栽种一千多株果树的果园是放牧鸡的好场所。他在果园养的一千多只鸡,可以消灭果园杂草中的害虫,还可以啄食部分落地化蛹的果树害虫。在果园放养鸡,更可贵的是为果园带来大量的优质肥料。按一只鸡年产50斤干粪计算。全年可有干粪50000斤,从而省下来了一笔购买化肥的开支,有些能收集起来的鸡粪还能用来喂猪,他就用鸡粪和果叶喂了8头猪。用放牧的方法养鸡节省了不少饲料,每只鸡平均日喂粮由过去的二两减为一两”。

    如果种果树和养鸡分开单独进行,既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也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才能更充分地利用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


1.3.6  高产出性

    精细密集农业的目的就是提高土地的生产力,精细密集农业向农业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不仅是就业和社会安定的需要,更主要的是提高土地的生产力,谋求在愈来愈小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以满足由于人口增长和人们改善生活而对农产品愈来愈多的需求。现在我国人均粮食大约为400公斤,而发达国家的人均粮食在1000公斤左右,而且事实表明,若要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使肉、奶、蛋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人均粮食也应达到1000公斤左右。我国的耕地还在减少,人口还在增加,现实迫使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

    我们从立体农业、吨粮田、庭院农业的兴起中不但窥到了精细密集农业的星星之火,而且看到了精细密集农业的高产出性。立体农业通过空间上的多层次利用,使一亩平面变为数亩平面,单位面积上的产出量无疑增加了。吨粮田的高产出性更是显而易见。庭院农业虽然生产场地不大,但往往却能产生令人赞叹的奇迹。西北农业大学晁无疾副教授使陕西礼泉县药王洞乡的庭院经济收入每年户均2000元,其中主要是庭院农业。西北农业大学黄嘉英教授在渭南地区庭院经济示范点上,仅食用菌一项,三个月使三户纯收入万元,示范片增收30万元。精细密集农业首先在农业内部为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要他们为社会创造出更丰富的物质财富。所以,高产出性就成为精细密集农业的一大特点。把低产出难以吸收更多劳力变为要高产出就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


1.4  精细密集农业的主要表现形式

    精细密集农业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着这一经营方式的发展,还会产生更多的表现形式。现在我们只能先考察几种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尽管这些表现形式的命名、表述、分类不尽合理,但也只能如此,因为已为人们所接受。


1.4.1  立体农业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偏重于单一化经营,而且是“低层次平面垦殖”。农产品供给的增加主要不是通过光、热、水、气和其它非耕地资源的深度开发,而是通过对土地的不断垦殖来完成的,并且生产活动主要围绕着比较单一的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结构而进行。这种资源开发方式,使大量非耕地资源长期闲置,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而立体农业通过空间上的多层次利用,时间上的紧续,项目的综合性,更为充分地利用了空间、时间、土地、生物、光热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技术、资金等社会资源,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立体农业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1)提高复种指数。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根据作物生长的周期长短和对阳光吸收的不同特点,选用适宜的品种进行套种,提高单位面积的复种指数。(2)延长土地的利用时间。主要是通过作物间的合理搭配与保护土地栽培技术的运用,使农作物在地上的生长时间延长,产量提高,从而也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率,如瓜果、瓜菜间作等。(3)充分利用空间使植物向空中发展。农作物以复合群体代替单一群体,作物有高有矮,错落有致,呈层状分布,可使不同层次的光照得到充分利用,扩大了总光照面积。光能、热量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大为提高。(4)改善小气候,增强农作物抗灾能力。如利用杉木,油茶封边设网,形成农作物生长的自然屏障,瓜、菜、红薯在树间条带种植,不但降低了风速,保护了瓜、菜、薯免遭风袭和霜冻之灾,而且林网、果树又可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改善田间小气候,对于增强农作物的抗旱力也极佳。(5)多层次地加工循环利用畜禽粪便、塘泥等各种废弃物质和能量,促进农作物增产,同时又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6)利用植物之间、植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内在关联关系,人工组装高功效的物质循环生物链,使废弃副产品转化为宝贵原料,使低级产品转化为高级产品,取得总产多、质量优、价值高、经济效益大的综合效果。如水田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这样,鱼粪肥田,田肥促稻萍丰收,以萍养猪,猪粪又可做鱼饲料和水稻的肥料。稻田养鸭,水生生物作为鸭的饲料,鸭粪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生长进而又促进鱼快速生长。结果证明:养鸭的鱼池鱼生长加速,稻鸭共栖除增加鸭的收益外,由于鸭的活动起到除草、疏株壮苗作用,水稻能增产5%左右(周玉振、刘国宣,1988),这种水上、水面、水中的立体组合与植物、家畜、家禽的生物立体组合协调配合,组装成高级的农业系统工程生产线,才能充分达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单一的低级产品转化为多样化的高级产品。

    立体农业的具体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它首先是农业技术人员的研究范畴,但已使农业经济研究人员深受启发。

    自从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立体农业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例如四川省米易县和陕南地区均有较好的发展。


1.4.2  吨粮田

吨粮田,就是一亩地能达到年产一吨粮的田块。

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无法扩大的形势下,而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又不断增加,人们自然将主攻的方向由耕地面积的扩大转移到亩产的提高上。这将是我们长期面对的现实。

吨粮田主要靠以下几个措施来实现:(1)提高复种指数。一是提高熟制,将一年一熟的耕地变为两熟,将一年两熟的耕地变为三熟。有些地方一年只种一料小麦,现在还可增加一料秋作物。南方有些地方过去水稻是一年两熟,现在是一年三熟,这样就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二是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套种。如在玉米地里套种黄豆,可以多收一定数量的黄豆,使单位面积上的产出量高于单一种植玉米的产出量。三是农作物的立体分层种植。根据作物本身的特点,使高矮作物呈错落层状分布,使一亩平面变成两亩平面、三亩平面,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上的产出量。(2)选用优良品种。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的诞生,使人类的粮食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诸如此类重大的良种革新需要育种科学本身的发展。在现有条件下,只能选用当代最新优良品种。当然,所选品种要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时刻注意品种更新换代,防止品种老化。(3)精细化的照料和操作。对农作物要勤观察细照料,及时地予以灌溉、施肥、锄草和病虫害的防治等等,使农作物健康成长。一个小小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倒致减产。特别是施肥,要能由营养上保证吨粮的可能。(4)采用一定的科学技术。如植物生长调节剂,它是八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素,被国际上誉为“生物肥料”,它以神奇、显著的增产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西北农业大学研制的玉米浸种剂、小麦种衣剂、油菜追肥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每包零售价只有几角钱,然而每包可使一亩地增产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投入产出比约高达1:100,而且使用方法极为简单方便。再比如玉米抽雄技术,当玉米生长到一定阶段,按一定方式将玉米天花抽掉,可使玉米产量提高。诸如此类的科学技术应大力推广和应用,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5)一定量资金的投入。要使亩产有所提高,没有起码的资金投入不行。没有资金购买地膜,那么就无法种地膜玉米。而一定量的化肥、农药的投入,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证。

我国的吨粮田建设已有了一定的发展。1990年1月8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以题为“我国吨粮田达一千多万亩”报道:“一亩地收1000多公斤粮食,已不是仅仅在实验田里发生的稀罕事。

“据农业部对23个省、市、自治区统计,去年(1989年)吨粮田开发面积达1961.5万亩,绝大部分亩产达到或接近1000公斤。

“在南方的一些省区,近几年已由吨谷村、吨谷乡发展到吨谷县。1989年,广东省海澄县、潮阳县和福建省的龙海县一跃成为亩产吨谷县。湖南省去年开发吨粮田600万亩,其中水稻一项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就有500多万亩,吨粮田共产粮50亿公斤以上。

“吨粮田的开发不仅在南方自然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成效显著,在北方水土光热条件较差的地区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山东省1989年科技开发150万亩‘吨粮田’。原计划三年时间实现目标,结果当年就有127万亩耕地亩产粮食过吨。河北省去年也有37万亩粮食作物亩产一吨多粮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张掖地区,有三个县市大搞小麦、玉米、大豆带状套种,共建成10万多亩超吨粮田”。

吨粮田仅仅是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个具体目标。我们不仅要建设并扩大吨粮田的面积,而且要积极改造中低产田,使低产田变为中产田,中产田变为高产田,将提高土地生产率的目标范围扩大到全部耕地领域。


1.4.3  庭院农业

庭院经济的范畴已扩展到工业性和服务性等其它非农业生产的行业。本文只涉及庭院经济中的农业生产,称为庭院农业。

庭院农业就是指充分利用庭院特定的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和劳力资源,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所从事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活动。

农副产品加工虽然具有工业生产的特点,但我们之所以将它划归农业生产的范畴,是因为:(1)它是农业生产过程的延续。例如,果品和蔬菜的贮藏保鲜,只是将可以立即销售的农产品,保存到淡季出售,以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可以看作是农业生产过程在家庭的延续。(2)它有可能是农业生产中物质循环利用的一个环节。如用黄豆加工做豆腐,豆腐渣喂猪,猪粪养蛆蝇和蚯蚓,蛆蝇和蚯蚓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养蛆蝇和蚯蚓后的残渣可施入田地,促进作物生长。黄豆加工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少的环节。它的终止将意味着其它与之相关的养殖业循环链的终断,所以我们将黄豆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养殖业当作一个整体,作为庭院农业的一个模式来看待。(3)它与农产品优质化有关。为了农产品的优质化,有时在家庭对农产品进行必要的挑选、分类以及其它方式的加工处理,以便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农产品。这种加工着眼于农产品的质量提高,是农业生产的延续。(4)农副产品加工。加工的是农产品及其副产品,以便使其增殖,它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另外,它符合精细密集农业中精细化加工的特点以及劳力、技术密集的特点。在时间的利用上,它多利用农闲时间,使劳动力在时间上紧续,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这就是我们将农副产品加工列入农业生产,特别是精细密集农业中的另一个理由。

庭院农业将农业生产从田野耕地上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家庭院落。庭院虽然是个弹丸之地,但便于向空间发展,多层次利用;可以种、养、加综合经营,使物质循环利用;可以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进行精细化经营;可以采用较多的现代技术,提高产量等等,因而也能闹出大名堂。

“四川省米易县沙坝乡二村一社莫启州,家住海拔1740米的中山区,气候温暖、湿润、水源丰富,荫蔽条件好,适宜天麻生长。科学开发立体农业,使莫启州视野开阔,观念转变,先后自费到通江县学习和参加湖南省天麻新法栽培函授培训,不断掌握天麻种植技术。1985年冬,利用庭院种天麻120平方米,1986年按收购价每公斤18元,出售干天麻100公斤,收入1800元,每平方米产值15元。1986年冬,在室内精心种植天麻40平方米,1987年按市场价每公斤36元,出售干天麻112.5公斤,收入4050元,每平方米101.25元。1987年比1986年,每平方米天麻产量增长2.28倍,产值增加5.75倍”(周玉振,刘国宣,1988)。

1990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庭院经济给河南省南阳县1/4农户增加了可观收入。据统计,今年这5万农户总收入达5500万元,户均1000多元。蒲山镇养鸡100只以上的大户已发展到300多户,户均年收入2000多元”。

诸如此类的事例,多不胜举,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庭院农业由于受到场的限制,规模都比较小,占用劳力、资金和生产资料也少,相对来说成本较低,不需要大量投资,也无须较高的管理水平,一般农户都能经营。因为庭院农业的规模较小,各农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庭院特点和技艺专长来选择经营项目。农民还可以根据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价格高低,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在有限的庭院里,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

立体农业、吨粮田、庭院农业是精细密集农业目前的三个主要表现形式。要说明的是立体农业与吨粮田,立体农业与庭院农业之间都有交叉之处。


1.5  精细密集农业的指标体系

精细密集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传统的农业生产指标体系就显得很不如意,需要相应的创新。


1.5.1  年总单产与年分单产

1.年总单产

年总单产指的是一年内在单位面积上所经营的各种项目产量之和。这里的单位面积可以是每亩,也可以是每平方米等等。这里的产量多是一种综合产量,因为精细密集农业往往是立体分层经营或一年数熟,一年内同一块地上一般不是一种作物,而是几种不同的作物。比如吨粮田,指的是年总单产一吨粮,也就是一年内一亩地生产一吨粮食。这一吨粮食可能是500公斤小麦,500公斤玉米;也可能是400公斤小麦,500公斤玉米,100公斤黄豆,等等。总之,这一吨粮食是几种不同质的作物产量之和。当然,其相加的前提条件是计量单位相同,计量单位不同的物质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当遇到计量单位不同时,则应分开表述。如年总单产400公斤粮食,2头羊。年总单产的物质名词也多为综合性名词。如年总单产700公斤粮食,物质名词用的是粮食,而不是具体的水稻、小麦和玉米。因为前面的数量词700公斤是数种作物的综合产量,所以后面只能用综合性名词。诸如此类的例子,如年总单产1.2吨蔬菜,年总单产8000公斤水果等等。

年总单产反映的是一年内单位面积上的综合收益。精细密集农业在一年内经营的优劣只能用年总单产才能予以较为准确的衡量。

2.年分单产

年分单产指的是一年内在单位面积上一种经营项目的产量。它反映的是精细密集农业中一项经营的优劣。

年总单产等于一年内精细密集农业所有项目的年分单产之和。

1.5.2  年总产值与周期年均总产值

1、年总产值

年总单产是对精细密集农业的经营情况从实物量上的一种反映,但仅有这个指标是不够的,因为年总单产是一个综合产量,很难准确反映精细密集农业的收益情况。比如说年总单产一吨粮食,这一吨粮食的价值是多少会因这一吨粮食的构成不同而不同,所以就很难准确估算其价值。另外,因为精细密集农业中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的收入只有用价值形式表示才能与其它收入相加,以表示精细密集农业的总体收入状况,因而就需要一个能用价值表示的指标,这就是年总产值。

年总产值,就是一年内精细密集农业所有项目产值之和。在年总产值中,我们还可以设立以下两个指标:

(1)家庭年总产值。在农业生产中,许多是家庭为经营单位的,为了了解一个家庭一年的收益情况,并进行户与户之间的比较,有必要设立家庭年总产值这个指标。家庭年总产值,就是一个家庭在一年内精细密集农业所有项目产值之和。

(2)单位面积年总产值。单位面积年总产值就是在单位面积上一年内精细密集农业所有项目产值之和。它主要反映单位面积上的收益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土地的利用程度。

2.周期年均总产值

农业生产的周期一般是一年,但有些农业生产项目周期在一年以上。对于这些项目可以先计算一个周期内的总产值,然后在用周期内的年数去除总产值,以求得平均年总产值。这就是此项目的周期年均总产值。

将精细密集农业所有项目的周期年均总产值相加,就是精细密集农业的周期年均总产值。

以上仅是我们对精细密集农业指标体系的一点初步尝试,我们深知它并不完善,因为每一种理论在它问世之初,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我们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与我们一道去不断完善这个指标体系以及精细密集农业理论的其它部分。(待续)

  评论这张
 
阅读(1879)| 评论(1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