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王征兵博客

拥有一世的良知 探索一生的真理

 
 
 

日志

 
 
关于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江学者评审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研究》顾问。美国《现代管理》、《世界经济探索》编委、审稿专家。中央电视台特约嘉宾。陕西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曾出访新西兰、韩国、新加坡、荷兰、奥地利、越南、蒙古、台湾。提出了“精细密集农业”、“不在意资金”等新观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SCI、CSSCI收录64篇,作报告1000余场,在中央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做节目400多次。

王征兵等:蔬菜产销差价巨大的原因分析【农村经济】  

2015-10-13 18:14:16|  分类: 学术论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蔬菜产销差价巨大的原因分析

---基于机会成本视角

王征兵等

 

一、引言

近几年来,蔬菜零售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虽然个别蔬菜价格也有波动,但总体来看,零售价格还是比较高的,这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的。但从菜农的角度看,蔬菜价格并不高,菜农的收入依然比较低。笔者调查发现,蔬菜的产销差价确实比较大。2014216,西红柿在西安郊区菜地里的收购价为每公斤4元,而在西安市区蔬菜市场的零售价为每公斤16元;小青菜在西安郊区菜地里的收购价为每公斤1元,而在西安市区蔬菜市场的零售价为每公斤6元;大葱在西安郊区菜地里的收购价为每公斤0.8元,而西安市区蔬菜市场的零售价为每公斤5元。在南京市调查也是同样的结果。2014310,韭菜在农民菜园子的价格为每公斤2元,而在南京市蔬菜市场的零售价为每公斤5元;空心菜在农民菜园子的价格为每公斤2.4元,而在南京市蔬菜市场的零售价为每公斤8.4元;苋菜在农民菜园子的价格为每公斤5.8元,而在南京市蔬菜市场的零售价为每公斤17元。其它各地的情况也大同小异。那么蔬菜价格产销差价为什么如此之大?本文将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探究其内在根源。

二、蔬菜经营者的机会成本及其研究假设

1、蔬菜经营者的机会成本

蔬菜经营者包括蔬菜生产者、收购商、运输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批发商有一级批发商和二级批发商,有时还有三级批发商。蔬菜的每个经营者都有多种投资机会,从事蔬菜经营并非他们惟一的选择。就拿蔬菜生产者来说,他们可以种植蔬菜,也可以种植花卉,也可以栽果树、种粮食、打工等等。如果他种植蔬菜,就放弃了打工的机会,而放弃这个机会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他打工有可能获得的收入(N.Gregory Mankiw,1998)。假如打工一年可以获得3万元收入,那么他放弃打工机会的损失就是3万元。他放弃打工机会的损失也叫付出的代价或成本,所以这3万元也可以称为他放弃打工机会的机会成本。菜农在种植蔬菜之前,他肯定要做一番权衡和比较,种植蔬菜与打工以及种花卉、种粮食、栽果树等相比,哪个收入更高?如果种植蔬菜的收益明显偏低,那他绝不会选择种植蔬菜。只有他认为种植蔬菜的收益高于、至少等于从事其他行业的收益,他才愿意种植蔬菜。所以,菜农是否种植蔬菜,是以从事其他行业的收益作为参照,也就是以其他行业的机会成本作为参考。

蔬菜的收购商、运输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同样受机会成本规律的支配。比如蔬菜的收购商,他们专门负责把菜农的蔬菜收购后,卖给批发商,获取其中的差价。但是他们可以收购蔬菜,也可以收购水果或其他产品,同样的投入,他自然要比较相互的收益。如果他收购蔬菜的利润低于其他产品的利润,他就会放弃收购蔬菜。只有收购蔬菜的利润高于或等于收购其他产品的利润,他才愿意收购蔬菜。

蔬菜的运输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都有其机会成本,他们对经营蔬菜都有其预期收益,而预期收益的参照系就是他们的机会成本。

由于蔬菜供应链中每个环节的经营者都以其机会成本作为预期收益的目标,他们在给蔬菜加价时,又是以其预期收益为标准加价的。所以,蔬菜每经过一个环节,就被加价一次,使蔬菜价格越来越高,与最初菜农的销售价格比较,差距愈来愈大。

2、研究假设

从理论上说,蔬菜经营者有多种选择的机会,也就有多种机会成本,但实际上,任何一个经营者并不是可以随意转行的,因为一个经营者在某一行业经营一段时间后,就积累了从事这个行业的经验和人脉关系,他要转到一个陌生的行业,因没有经验和人脉关系,起初经营是很困难的。因而,虽然从理论上说,如果经营蔬菜的收益低于其它行业的收益,那么他就会转向其它行业,但实际上,只有经营蔬菜的收益过低,或低收益持续较长时间,他才会选择改行。如果只是短时间收益不高,或者只是比其它行业收益略低,他一般是不会选择转行的。

为了研究问题的便利,也为了更简明的说清楚机会成本对蔬菜产销差价的影响,我们做出如下几种假设:

1)蔬菜经营者转向其它行业是没有技术难度的

只要他愿意,他随时可以转向其它行业。实际上,蔬菜零售商要转向其它行业,如转变成衣服零售商是有技术难度的,一是他对蔬菜了解,但不一定了解衣服;二是他要经营服装,不一定能立刻租到摊位,等等。

2)蔬菜经营者转向其它行业不受人脉关系的影响

蔬菜批发商具有蔬菜行业熟悉的人脉网络,与谁联系、如何联系、诚信如何等,他是很了解的。如果转向其它行业,需要重新建立人脉关系,这需要一个过程。

3)只要蔬菜经营者的收益低于经营其它行业的收益,他就会马上转向其它行业

在以上的假设条件下,蔬菜经营者自然要求经营蔬菜的收益不低于经营其它行业的收益,否则他就会转行。蔬菜经营者在蔬菜流通的每个环节的加价幅度必然是以其机会成本作为依据和参照,而加价的目的就是使他们经营蔬菜的收益不低于经营其它行业的收益。

三、蔬菜零售商的机会成本对蔬菜产销差价的拉动

20144月笔者曾对陕西西安、咸阳、宝鸡、杨凌等市区的200多位蔬菜零售商进行了调查,探寻蔬菜产销差价巨大的原因。结果发现:蔬菜零售商较高的机会成本是导致蔬菜产销差价巨大的主要原因。

下面是笔者在陕西杨凌一个蔬菜市场与一个芹菜零售摊贩的交谈,以此可窥蔬菜产销差价巨大的秘密。

问:“我们昨天在附近的菜地里调查发现,芹菜的收购只有每公斤0.8元,为什么你这里的零售价竟然高达每公斤4.2元?”

商贩:“其实我们并不关心蔬菜的产销差价翻了几倍,我们只关心我们每天能赚多少钱。就拿我来说,主要卖芹菜,每天的销售量大约为60—80公斤,而我每天赚的钱必须要超过200元,所以,每公斤大体要赚3元多,因此收购价0.8元,零售价就变成4.2元。”

问:“你为什么给自己制定的赚钱目标为每天200元?”

商贩:“因为我们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收入大约为每天200元。如果我卖菜赚不了200元,那我就不卖菜了,我也会跟他们去打工。如果卖菜的人少了,蔬菜市场的菜价自然会提高,直到有人愿意留下来卖菜。当然,菜价也不可能太高,如果卖菜的人每天能赚400—500元,那些打工者也会回来卖菜,卖菜的人多了,菜价自然就会下降。只有卖菜的人与打工的人收入基本持平,卖菜的人数就会保持基本稳定。”

问:“如果你的菜卖的太贵,卖出去的数量就会减少,会不会影响你的利润?”

商贩:“价格当然会影响销售量,但不会影响我的总利润。比如,我的芹菜曾卖到每公斤8元多,销售量由每天60—80公斤,下降到30—40公斤,但每公斤的利润由3元涨到6元,总利润还是每天200元。”

问:“这200元利润是否包含市场管理费、运输费等费用?”

商贩:“我们这个市场管理费不高,每天10元左右。蔬菜的运费也不高,基本上都是用自己家的机动三轮车运输蔬菜,油钱也就20元左右。200元是除去市场管理费、运输费等费用以后的利润。我们村也有人在西安蔬菜市场卖菜,由于市场管理费、运费高比较高,中间还有几道批发商,蔬菜的产销差价就会更大。”

通过对其他蔬菜商贩的访谈,其结果基本是相同的。蔬菜零售商在批发价基础上加价时,其原则就是要获得他们的目标利润,至于加了多少钱,价格翻了几倍,他们是不考虑的。而他们的目标利润就是他们的机会成本,这个机会成本就是他们村农民工的平均收入,因为他们既可以卖菜,也可以打工,如果卖菜的收入明显低于打工的收入,他们自然会放弃卖菜而去打工。只有卖菜的收入基本等于打工的收入,他们才愿意持续做这个行业。由于卖菜者的机会成本,即打工者的收入不断增加,所以,卖菜者对利润的期求也不断提高,导致蔬菜产销差价不断拉大。

四、蔬菜批发商机会成本对蔬菜产销差价的推动

在一些小城镇,蔬菜零售商往往直接从蔬菜生产基地购买蔬菜,然后自己运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很少,所以蔬菜价格相对便宜。在大中城市,蔬菜从生产基地到蔬菜零售商,一般要经过几道程序:生产基地收购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商。每一道程序都要加价。他们都要获得他们期望的利润。从一级批发商来看,每公斤蔬菜加价较少,但他们获得的总利润不少,因为他们批发蔬菜的量很大。二级批发商加价较多,因为他们批发的量较少。

无论是一级批发商还是二级批发商,他们加价的原则都是以他们的机会成本为基础。他们在批发蔬菜的过程中,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和人力,当然,这些资金也可以投入到别的行业,如餐饮、建材、商铺等等,这些资金和人力有多种投资机会。如果批发蔬菜赚的钱比别的行业少,那么他们就会放弃经营蔬菜,改行去从事利润更高的行业。所以,他们在给蔬菜加价时,加价的多少是以投资其它行业的利润作为参照,也就是以其机会成本作为参照。假如,把100万元投资到酒店,每天可以赚2000元,那么他现在把100万元投资都蔬菜批发经营中,自然也期望每天赚2000元或更多,所以他就要计算,每公斤蔬菜加价多少才能赚够他期望的2000元。至于加价后蔬菜价格是否过高以及是否会损伤消费者的利益,他们则很少考虑。

在大城市,由于蔬菜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要经过几道批发环节,而每个批发环节的经营者都要获得他们期望的利润,所以蔬菜被不断加价,蔬菜价格便一路飚升。例如,20091月,大白菜在内蒙古产地的售价只有每公斤0.24—0.3元,但在内蒙古省会城市呼和浩特的蔬菜市场,每公斤大白菜竟然卖到1.9—2.3元(新农网,2009),是产地价格的8倍。市民根本感觉不到菜农“卖菜难”的困惑以及产地低价带给他们的实惠。作为经销商而言,无论产地的白菜多么便宜,他们都要加一定的价格,这个加价的幅度必须要让他们获得期望的利润,否则,那怕白菜都烂到地里,他们也不会收购和批发白菜。

五、蔬菜运输者机会成本对蔬菜产销差价的助推

对于小商小贩来说,蔬菜的运输一般由自己解决,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如人力三轮车、机动三轮车、小货车或较大一点的卡车。他们自己装卸蔬菜,自己开车。当然,运输蔬菜的成本自然要计算在蔬菜经营成本中去。

对于较大的蔬菜经营者,如收购商、批发商等,往往自己不会亲自运输蔬菜,而是把蔬菜运输交给专门的物流经营者。蔬菜的物流经营者基本分三类:第一类是专门的物流公司,拥有庞大的车队,专门负责运输各种物资,当然包括蔬菜;第二类是运输个体户,自己买一辆或几辆货车,每天把车停放在城市的特定位置等待客户,这些地方往往聚集了大量的货车,运输价格没有同一标准,双方当场议价;第三类是兼职运输农户,这些农户拥有自己的运输车辆,但并不是专门搞运输的。这类农户又分两种情况:一是车辆以自用为主,在自己不用的情况下,为别人运输物资;二是购买车辆就是为了跑运输挣钱,但又不是专门从事运输行业,平时也种地、打工等,有人雇车,就去跑运输,这类农民拥有的运输车辆一般都是小型货车,车辆成本不高,车辆闲置后损失也不大。

对于专门从事运输行业的人来说,他们不在乎运什么,而在乎运什么能获取更大的利润。他们可以运输的物品很多,也就是说,他们有多种选择。他们总是选择利润最大的物品去运。当然,蔬菜是他们可以选择的运输物品之一,但在承运之前,他们要做一番权衡:同样的物品吨位和体积,同样的运输距离,谁给的运输费用更高?也就是说,在选择运输蔬菜之前,他们要和他们放弃的其它运输机会的利润进行比较,也就是与他们的机会成本比较。只有运输蔬菜所获得的利润与运输其它物品的利润相当,他们才有可能选择运输蔬菜。至于蔬菜由于运费增加之后,蔬菜价格又会涨多少,他们是不关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由于蔬菜的比重小,蔬菜单位重量的运输费用常常比较高。比如同样是容量10立方米的卡车,如果运输钢板,可以转载78吨。假设运输距离是200公里,运费是1000元,那么每公斤钢铁的平均运费是0.013元。如果运输白菜,10立方米容量的卡车大约只能转载3吨,假设运输距离和运费不变,那么每公斤白菜的平均运费是0.333元。每公斤白菜的平均运费是每公斤钢铁平均运费的26倍。毫无疑问,高昂的输运费用推高了蔬菜价格,但作为承运商来说,他们也只收了与其它货物同样的运费。

另外,蔬菜价格与其它物品比较,相对较低,因而既是单位产品加上相同的运费,蔬菜价格似乎被提高了很多。比如,一公斤衣服加上2元运费,而一公斤衣服的价值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几乎对衣服的价格影响不大。如果一公斤芹菜加上2元运费,那么芹菜的价格就会被提高很多。

因此,蔬菜运输商在其机会成本支配下所决定的蔬菜运输费用再次拉大了蔬菜产销差价。

六、蔬菜收购商机会成本对蔬菜产销差价的拉大

蔬菜的收购商专门负责收购菜农的蔬菜,然后转卖给蔬菜批发商,从中赚取差价。当然,有的批发商直接从菜农那里收购蔬菜,收购与批发合二为一。另外,还有一种是委托当地的经纪人代收,给予一定的代收佣金,代收佣金一般是以每公斤蔬菜多少钱计算,如土豆的代收费用一般为每公斤0.1元,芹菜的代收费用为每公斤0.04--0.1元,西红柿的代收费用为每公斤0.08—0.12元等(蔬菜商情网,2014)。

无论是专门的收购商还是代收的经纪人,他们都有其机会成本,因为他们都有多种选择。比如收购商,他们可以收购蔬菜,也可以收购水果,甚至可以收购废纸等等。他们选择收购蔬菜,就放弃了收购其它物品的机会,也就放弃了收购这些物品可能带来的收益。如果收购蔬菜所获得的利润远远低于收购其它物品所带来的利润,那么他们是不会选择收购蔬菜的。只有收购蔬菜所获得的利润高于、至少与收购其它物品利润相当,他们才会选择收购蔬菜。所以,他们收购蔬菜的利润期望值是以收购其它物品可能获得的利润作为参照,也就是以他们放弃其它经营机会的机会成本作为参照。

由于蔬菜收购商是按照其机会成本来决定收购每公斤蔬菜加价的幅度,因此,蔬菜价格被收购商再次加高了。

七、菜农零机会成本是蔬菜产销差价巨大的根源

菜农有两个机会成本,第一个是蔬菜种植之前的机会成本,第二个是蔬菜种植之后的机会成本。菜农在种植蔬菜之前,他有多种选择,他可以种植瓜果,他可以养猪养鸡,他可以打工。因为他有多种选择,他也就有多个机会成本。此时,他的机会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他最终选择种植蔬菜,那肯定是他认为种植蔬菜的预期收益高于、至少等于从事其他行业的收益。然而,一旦他种下蔬菜,他的机会成本就迅速变成零了,因为蔬菜种上以后,无论价格如何,都无法更改,只能依照市场行情卖出去。如果恰逢该品种蔬菜供过于求,价格低迷,他也只能低价出售。据20111220《三秦都市报》报道,西安市长安区农民刘占文2011年种植萝卜200亩,等到萝卜成熟时,收购价只有每公斤0.24元,已经严重亏损,但他还在销售,毕竟还会有些收入,然而,过了两天,收购价降到每公斤0.16元,这样的价格不仅无法收回萝卜的生产成本,连萝卜采运成本都无法收回,所以,他便放弃采收,让村民和市民免费在自己的萝卜地里拔萝卜,约50万公斤萝卜被免费拔光(吴暗彪,2011)。这时,他的机会成本已经降到零了,因为如果他放弃采收,收益是零,如果他采收和卖萝卜,所卖的钱还不足以补偿雇佣采收工和运输萝卜的费用,收益反而是负值了。二者相互权衡,“两害相权取其轻”,他最终选择放弃采收。

蔬菜及其他农产品与工业品比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长时间存储。比如,蔬菜今年的价格不好,就不能把蔬菜存放到第二年销售,一是存储这么长时间在技术上有难度,二是既是技术上没有问题,存储成本也很高,无法与第二年的新鲜蔬菜竞争。而钢铁、煤炭、服装等工业品,存储技术简单,如果现在价格不好,可以存放几个月、甚至几年,等价格涨高了再销售。由于蔬菜及其他农产品的这种独特性,蔬菜一旦生产出来了,就必须销售,无论价格高还是低。在供过于求的状态下,菜农的心理预期甚至低到机会成本为零的程度。他们不敢期求能收回生产成本,只要卖菜的收入扣除采收的费用之后,还有盈余,那怕这个盈余只比“零”多那么一点点,他就愿意采收和销售。

由于菜农种植蔬菜之后的机会成本很低,且无力改变,所以,蔬菜在菜田的价格有时非常低,但终端的零售价格往往依然较高,造成产销差价十分巨大。

那么,为什么蔬菜在菜地的价格很低,而在零售市场的价格却并不低呢?原因在于菜农的机会成本虽然降到零,愿意低价销售蔬菜,但批发商、零售商和运输商的机会成本并没有改变,因为如果他们经营蔬菜得不到他们期望的收益,他们就会放弃经营蔬菜而去从事其他行业,他们始终有多种选择。只有蔬菜购买者愿意接受他们层层加价之后的蔬菜,他们才会继续经营蔬菜。作为消费者来说,无论蔬菜价格高低,都必须购买,因为人不吃饭是不行的。当然,价格比较高时,可能会减少购买的数量。作为蔬菜经营者,发现销售量少了,他们的利益受损,他们会再次抬高价格,直到达到他们期望的收益。

八、结论与对策

1、结论

蔬菜产销差价之所以很大,是因为菜农的机会成本为零,无论蔬菜价格高低,都必须出售,而蔬菜的收购商、运输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机会成本依然较高,因为他们始终都有选择的机会:经营蔬菜或不经营蔬菜,其机会成本就是他们经营其它行业的收益。如果经营蔬菜所获得的利润明显低于经营其它产品所获得的收益,他们会毫不犹豫放弃经营蔬菜。只有经营蔬菜所获得的利润至少与他们放弃其它经营机会所获得利润相当,他们才愿意经营蔬菜。由于蔬菜经营者在按照他们的机会成本不断给蔬菜加价,导致蔬菜价格不断升高,从而使蔬菜零售价与产地出售价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

2、对策

1)农超对接

为了缩小蔬菜产销之间的差价,农超对接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每减少一个环节,就减少一个通过加价获取利益的牟利者,从而使蔬菜的产销价格差额就会缩小。菜农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消费者可以买到比较便宜的蔬菜。

另外,通过农超对接,也可以减少菜农生产的盲目性,因为农超对接后,超市为了保证蔬菜供应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般要与菜农签订供应合同,这样菜农就可以按照合同生产,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

2)农社对接

农社对接,指的是由农户向社区的消费者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由于减少了收购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环节,流通环节的成本明显减少。据笔者调查,农社对接后,菜农的收入大约增加20%,而蔬菜的零售价下降25-30%

社区居委会及业主委员会应积极为农社对接提供有利条件,如为蔬菜销售提供场地、农户在办理相关手续时给予协助和便利等,促进农社对接销售模式的发展。

3)农校对接

农校对接即农产品与高校食堂直接对接,高校食堂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和供应什么,既可避免农民生产的盲目性,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同时,又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为高校节省开支。

目前,农校对接的难点在于高校后勤部门积极性不高,所以,高校主管部门及高校的主要负责人应积极推进农校对接工作,从而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大学生生活费开支。

 

刊于《农村经济》2015年第9期第34-38页

  评论这张
 
阅读(2058)| 评论(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